作者: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3-08-22 10:18
□魯 北
母親沒有遺憾。
母親的遺憾,都是我們臆想的。母親是一個只講付出、不求回報的人,怎么可能有遺憾呢?
我們知道父親喜歡喝酒,吃肉,特別是肥肉。但不知道母親喜歡什么?包括吃的、穿的、住的、用的,也沒有問過她。
母親病重以后,曾對我妹妹說,等她百年之后,要一口棺材。這不是母親的主意,是在外地工作的三嬸回家看望母親,聊起這件事,說母親一輩子不容易,老了以后,一定要體體面面葬出去。也是,母親80多歲了,四世同堂,身后之事,應該體面。
爺爺去世的時候,發了五天喪,奶奶去世的時候,也發了五天喪,很隆重。孝子們披麻戴孝,在哀樂中,簇擁著棺木緩緩行至墓地。那場景,驚天動地。二叔去世時,就簡單了,連口棺材也沒用,第二天火化了,接著埋了。
多年來,我們這里喪事從簡,出殯時,把骨灰盒固定在一把椅子上,綁上兩根木棍,由兩個人抬著,送往墓地。很不莊重。
母親無意中把這件事對妹妹說了。妹妹說,我哥哥吃公家飯,給您用上棺材,人家開除了我哥。母親急忙說,那別用,千萬別用。這件事,母親自始至終沒有向我提起,對自己的后事,一直對我的妹妹說,聽你大哥的。
幾年前,鎮上殯葬改革,不僅擯棄一個陳規陋習,連基本的喪禮也取消了,不扎靈棚、不穿孝衣、不戴孝帽,等等。一張遮陽布代替的靈棚,人們在遮陽布下出出進進,不仔細辨認,看不出誰是孝子,誰是幫忙的。村人們有些微詞,敢怒不敢言。
死者為大。一個人去世了,不聲不響地抬出去,是對死者的極不尊重,是對生命的極不尊重?!扒叭巳ズ蠛笕酥痢?,活著的人怎么想?
早在戰爭年代,毛主席說,今后我們的隊伍里,不管死了誰,不管是炊事員,是戰士,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,我們都要給他送葬,開追悼會。這要成為一個制度。這個方法也要介紹到老百姓那里去。
我們征求村紅白理事會的意見,滿足母親一生唯一的一次愿望:要一口棺材。
我們給母親買了一口大理石棺材。
母親一直住在土坯老屋里,直到生命結束。這是我們對母親無法挽回的虧欠。如果母親在有生之年住進新房,該有多么好啊。
這幢老屋建于1974年,風風雨雨已近半個世紀。幾年前,我們商議給父母建一幢新房,父母死活不同意。父母說,我們都是七八十歲的人了,能活幾年?蓋上新房,將來誰???這老屋能撐住我們。我們知道,這幢老屋十年八年倒不了,不是想讓父母也住磚瓦房嗎?我在城里住樓房,弟弟妹妹們住磚瓦房,都比父母住的老屋結實、寬敞。父母倒是想得開,說,磚瓦房有什么好,還不如這土坯屋,冬暖夏涼。
母親活著時沒有住上磚瓦房,故去了卻住進磚鋪底、磚砌墻、水泥蓋板封頂的新房子里。母親應該含笑九泉了。
我卻欲哭無淚。
母親是一個把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的人,她向這人世間索求過什么?沒有。
母親沒有遺憾,我們有。